![]() |
少林寺方丈事件 |
吴称谋
少林寺的历史已经有1500余年,它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最初是北魏孝文帝为安顿印度来的游方僧人跋陀而建。后来,禅宗第二十八祖、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前来少林寺讲经说法,参禅打坐,授徒习武,少林寺就成为了禅宗祖庭。因此可知,少林寺最初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一所国际学校。
千百年以来,禅宗是中国最大的一个佛教宗派,很多时候禅宗几乎代表了整个东土佛教。由此,少林寺被尊为禅林古刹之泰斗,历代少林方丈自然成为了佛教界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如今,第三十任少林方丈释永信法师陷入丑闻风波,不仅涉及到少林寺的兴衰荣辱,也波及整个佛教的声誉和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少林寺的问题,也是佛教问题的一个缩影。
不管是此前的学诚案,还是当下的永信案,都是因为弟子举报师父的“欺师灭祖”之举而祸起萧墙。近几十年来,社会上告密举报的风气越来越恶劣,进而浸染到了佛门净土,道场圣地。当今社会,道德滑坡,伦理紊乱,公义缺失,人与人之间的良善与宽恕越来越少,而睚眦必报、恩将仇报之恶举却越来越多。实在可悲,可叹!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少林功夫名震普天下,少林资本纵横海内外,少林品牌享誉东西方。西方文化有蝴蝶效应之说,东方文化有天人合一之理。简单揭秘而言,主帅或老板的能量场和运气好坏,将决定整个团体、组织或公司乃至国家的运势。命运同体,荣辱与共,大至一国,小到一家,莫不如此。可以认为,没有释永信就没有现在的少林寺;倒下释永信就难有继续辉煌的少林。
如果释永信确实存在问题而不能继续胜任,管理少林寺也应该是一位精通传统武术,阳刚气十足,且有商业天赋的僧人才能胜任。最优方案也应该在现有少林寺管理团队中,选拔久经锻炼的合适人才出任此职。少林风波在前,方丈易主随后。然而,新上任的释印乐法师,空降而来,身材单薄,文弱有余,刚劲不足,明显缺乏少林方丈必备的气魄,也难寻少林集团CEO该有的气派。由此推断,少林寺的未来堪忧。
当广大民众在街头巷尾,饭后茶余闲聊传闻时,当佛教信徒在寮房参禅打坐,闭目思过时,最应该思考的是以下两个问题:方丈因果从何而来?佛教困境如何能解?
一、 方丈因果从何而来?
佛教特别强调因果定律,有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说法。前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和副会长永信都出了问题,负面影响巨大深远。这让世人大跌眼镜,疑惑不解,甚至感到迷茫痛苦。他们都是一辈子专业修行,拥有高学历的大和尚,却犯了小沙弥都不该有的低级错误。近四十年余来,至于普通沙弥、广大僧众破戒犯规的案例,估计存在不少。如今,掌管著名寺院的方丈屡屡触犯清规戒律,而道观道长却鲜有丑闻出现。世人该如何解析这种因果逻辑和诡异现象呢?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共落实宗教政策以来,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佛教寺院的翻修建设和扩建工程也随之风生水起。名山大川及著名景区的佛寺、道观,改造的越来越金碧辉煌,规模也越来越宏大,露天的佛像越来越雄伟。在宗教界,奢靡浪费的风气越来越严重,地方攀比的心态越来越嚣张。
曾经孔子曰: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真是崇高啊,唯有天是最伟大的,只有尧帝明白了真谛。天的恩德浩荡啊,百姓不知如何称赞。可是,如今竖立起来的露天佛像越建越高大上,比如南山大佛,金鼎大佛,灵山大佛,中原大佛等。攀比之势,愈演愈烈;膨胀之态,越显越明。这里有一个信众应当思考,却多数人不敢想、也不敢问的问题,在宇宙三界,到底是天大?还是佛大?
众所周知,佛是觉悟的人,佛陀就是一位觉者或觉悟者。阿弥陀佛也只是宇宙中所有佛的本师。因此,佛不可能大过天。也就是说,佛再大,也不可大过老天爷。一旦后世痴迷众生,颠倒了这个基本认知,就必然会产生灾祸。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几次灭佛事件,与人们曾经颠倒了“天大还是佛大”的认知,必然存有无法回避的因果关系。
如今法师们遭受的因果,是否与佛教越来越奢靡的风气,某些僧众越来越背离清修的传统,以及佛像越来越高大而遮蔽了上天的荣耀有关呢?这种现象,此非佛之过,而是人之错。
与之相比,反观道教,道观道长们却普遍安然无恙,可能与道家的上德不德,上善若水,清静无为,淡薄名利,过犹不及等修行理念有关。
话题敏感,问题尖锐,对错与否,非常值得佛教徒的反思和忏悔。
二、佛教困境如何能解?
1、 解除三座大山
如今,中国宗教的头上压有三座大山:统战部、宗教局、宗教协会。比如,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基督教协会等,都是一个什么都像,又什么都不像的机构。只有移除这三座大山,佛教乃至各宗教的困境才能消解。不论古今中外,自古私人领地、宗教道场,风能进,雨能进,皇帝老儿不能随便进。
近七十年来,无神论的共产党通过上述三个机构,恣意妄为地干预宗教,致使各宗教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无所适从。比如,现在大陆的宗教局强行管制寺庙道观的财务状况,要求寺庙道观提交财务明细给宗教局审核,寺院支出超过一定数额就必须经宗教局审批。接受捐款超过一定数额,也必须经宗教局核查签字。这些都是非常跋扈而荒谬的规定。出现这种情况,不仅是佛教,其他各宗教都面临同样的境遇。
笔者在上一篇文章《释永信的悲剧也是佛教的悲剧》一文已经质疑,中国佛教协会到底是官方机构还是民间机构?在警方未经公布结果,法院亦未审判裁决,少林寺管理处就擅自对释永信的问题做出结论并公布于世,这显然是违法行为!此外,少林寺管理处是否有权力将白马寺释印乐法师空降到少林寺当主持方丈?那可是两个完全独立自主运营的寺院,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也不存在任何人事和利益上的交集。
百度数据显示,少林寺管理处发通报:依据《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经少林寺两序大众民主评议赞成,并履行有关程序,礼请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如此仓促的时间,就民主评议选出白马寺住持来少林寺任方丈,这种说辞明显存疑。那是统战部和宗教局越俎代庖,早就事先安排好的人事布局。是否真的走了民主评议的过场,暂时不得而知。如果中共能这样胡来,此后是否可以任意调度或任免全国所有寺院的主持方丈?这就破坏了延续几千年的寺院道观自主管理的丛林规则。
河南登封市政府,委派人员进驻寺院,设立少林寺管理处。在宗教场所设立官方机构,这是权力膨胀、肆意妄为的越界行为。以后,全国富有的寺院和道观,政府是否都可以任意增设管理处,从而把原有的寺院管理委员会架空?这就暴露出了中国最大的问题----权力不受约束,民主过程虚假。有权者,肆意妄为;无权者,任由宰割。
共产党这只不守规矩的大老虎,谁来监督?佛祖能管吗?上天管的了吗?
2、 恢复寺院功能
自有寺庙以来,佛寺、道观、宫庙等都是宣讲信仰文化,实行宗教教育的场所。查询辞海,“寺” 是礼拜讲经的场所,也就是现代人们所说的学校。既然寺院的本质就是学习的地方,那么寺院的建设应该符合学习的宗旨,那就是实用、简朴。实用是为了满足教学的基本功能;简朴是为了提倡朴素廉洁的社会风气。
据了解,某些地方佛协乱发红头文件,随意出台限制政策,而且没有审核的部门,也没有征求的意见,更没有试行的过程。比如,佛教传承上千年的“打佛七”修行等其它佛事活动,如今有些寺院需要打报告到佛协申请,经过批准后才可以举办。如今某些地方寺院“讲经说法”的学习传统,也已经被限制活动了。一是地方佛协法师要求有教师资格证;二是地方佛协不允许法师跨地区讲学;佛教传统的“放生活动”, 如今也需要向佛协批准,才可以实施。当然,有些放生活动不如法,也是客观事实。
总之,当下不可理喻,甚至荒唐的规矩越来越多。只有恢复寺院宫观的基本教育功能,才能改变宗教萎靡颓废的失能现状。
3、纠正奢靡风气
佛教经典强调不着相。什么是相?简单来说,相是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也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表象。《金刚经》曰: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心经》亦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可是,如今相悖的现象是,寺院里的佛像造价越来越昂贵,外表越来越华丽。极度奢华的佛像和富丽堂皇的庙堂,与佛教的清修教义完全相违背。寺院的收入,信众的捐献,绝大部分花在了修建奢华的佛殿、楼阁上了。不可置疑,时下佛教的奢靡风气,不利于弘扬真正的佛法,也不利于接引渡化有情众生。
西方人的教堂,普遍比较简朴,里面除了普通的桌椅板凳,没有任何其他豪华装饰。当然,个别历史悠久的著名教堂除外。
4、改进公益慈善
中国幅员辽阔,现存的寺院很多。有的寺院很富有,比如少林寺、灵隐寺、法门寺、南岳大庙、灵山大佛等,但绝大多数的寺庙收入有限,甚至有很多小庙却难以维持。佛教强调财布施、法布施,但是佛教内部这种大庙支持小庙,相互帮扶周济的现象,似乎却很少见。至于,社会上的公益活动,也是局限在偶尔捐款救灾,其他长年常设,真正社会急需的慈善项目少之又少。
此前讲过,寺院的基本功能是教育。佛教历代祖师大德们,无一不是毕生致力于教学和办学,积极践行法布施。比如玄奘法师,鉴真和尚,达摩祖师,禅宗五祖、六祖,都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象征和道德楷模。当代佛门大德如梦参法师,星云法师,净空法师,宣化上人等,他们都是讲经说法,授业解惑,身体力行忙于一线教学的大师。然而,如今大陆佛教寺院致力于教学、说法的项目活动却越来越少见。
与优良传统相反,如今多数寺院的方丈本末倒置,丢弃了最基本的职责和使命。一些景区的寺庙道观被景区管委会高价承包出去之后,承包商为了捞回成本而乱收费,欺诈游客和信众的现象,横行多时,屡屡不绝。这种乱象,严重搅乱宗教信仰,也严重损害国民形象。有关部门早就应该从根本上杜绝这种伤风败俗的乱象。
本文谈及的宗教问题,既现实又敏感,或许会触及到某些团体的既得利益,冲击某些群体的守旧观念。但笔者出于良知与公义,斟酌再三撰写此文,愿承担由此而起的一切因果。
如果此文能引起人们对中国宗教改革的思考与探索,则善莫大焉。